一項私人調查顯示,上個月中國小型製造商的工廠活動略有增長,因為出口訂單抵消了國內消費疲軟的影響。
週一公佈的數據顯示,8 月財新/標普全球製造業 PMI為50.4,超過路透社調查的中位數預期 50.0。最新數據也反映出從7月49.8的收縮水準反彈。
該私人指標主要關注規模較小和出口導向企業,與週六發布的更廣泛的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形成鮮明對比,後者顯示該國製造業活動跌幅擴大至六個月低點49.1。
Natixis 亞太區經濟學家 Gary Ng 週一上午對 CNBC 的“Squawk Box Asia”節目表示:“差異在於出口訂單的改善,因為與中國國內需求相比,全球需求相對有彈性。”但吳指出,隨著地緣政治風險的上升,“誰知道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。”
吳解釋說,中國經濟在外部方面一直相當有彈性,並補充說,由於其國家主導的性質,中國經濟受益於政府能夠動員的資源。
但問題歸根結底在於政府是否願意“真正支持這種短期增長”,他說。儘管領導階層已表示支持長期目標,但吳恩達表示,短期內家庭情緒需要改善。
面對消費疲軟、房地產市場低迷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的情況,中國經濟難以恢復成長動力。
吳恩達表示,中國要實現 5% 的 GDP 成長目標將是“挑戰”,但更有可能實現接近 5% 的目標。
財新 PMI 數據是根據發送給採購主管的問卷的答案編制的,歷來是衡量中國經濟健康狀況的最早的月度數據之一。
6 月私人製造業指數飆升至 51.80 的歷史新高,然後在 7 月暴跌至 50 的大關以下。讀數高於 50 表示製造業產出擴張,而低於該值則表示製造業產出收縮。
Picture Source:
Getty Images